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当你站在台上当众演讲或表演,你感觉自己被很多人注视着,大家都在对你的表演指指点点,所以你紧张得气都不敢出;当你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将油滴在了你的白色衣服上,搭车回家途中,你觉得全世界都在盯着你的衣服看,所以遮遮掩掩、畏畏缩缩;当你换了新发型、穿了新衣服,你就觉得别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你身上,你开始害怕自己的新发型和新衣服不被别人认可……当我们处于上述情况时,就很容易出现“聚光灯效应”。
什么是“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是1999年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提出的心理学名词。它指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具体表现为我们会普遍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换句话说,有时候,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我们总是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尤其在出丑的时候,总以为大家都会注意到我们的丑态;对于那些异常尴尬而“社死”的时刻,我们总是记忆犹新,反复咀嚼,总觉得那些犯蠢的行为会沦为别人的笑柄,仿佛自己就是舞台剧的主角,有一盏聚光灯就打在我们身上,以至于我们认为的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比别人实际给予的关注,要多得多。
之所以会出现“聚光灯效应”,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在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时存在着偏见。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就使得我们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引人注目,但事实上,对周围的许多人来说,我们的行为究竟如何,其实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因为他们也同样认为自己是中心,认为自己正站在聚光灯之下。
事实上,“聚光灯效应”的这束光,其实是我们自己打给自己的。
我们都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同时把自己的行为在别人眼中放大成千上万倍,因此很难准确判断别人的观点。我们总以为别人在关注我们,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即使别人真的注意到了我们的丑态,但事后他们很快就会忘记,真正关注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因为自己给自己施加的这束“聚光灯”,而变得紧张害怕,做什么事情都很不自在。表面上我们关心的是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但实际上我们是在害怕我们自己。每个人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我们自己,一切看似是别人会对我们产生的看法,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正如这样的一句话所说:“比世人目光更可怕的,实际上是你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我们应该学着接受自己,试着移开那刺眼的“聚光灯”,克服“聚光灯效应”。
让自己成为“主角”。我们总是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可越是这样想就越容易失误。我们的生活从来都是为自己而活,自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不要把别人的感受强加进我们的生活中。自己的人生要让自己成为“主角”。
学会“看轻自己”。“看轻自己”并不是轻视自己,而是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别人世界里的重要位置上。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或许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或者是些压根不值得提起的琐碎之事。有时候我们真的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不要让小事情扰乱了自己的心情。
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多问问自己,周围有什么人或物,或关注别人穿了什么,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上。
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在参加公共活动时,要把自己的真正目的弄清楚,而不是去关注别人的目光。如果感到紧张,可以尝试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紧张是非常正常的事,别人肯定也和我一样紧张”。
适当伸展身体。这样做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特别是在出糗时,我们躯体会出现心跳加速、手脚发抖等症状,这时,一些放松身体的动作,可以更好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
但是,“聚光灯效应”并不是只有坏处,在某些方面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如果我们完全不被注意,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容易被忽视的小毛病便会暴露出来。而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盏头顶的聚光灯,来帮助我们有意识地约束自己,改掉我们的坏习惯。
狄更斯说过:“选择好自己的路,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无论现在的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一定要学会取悦自己,在意自己从来都比在意别人更重要。我们不必做别人世界里的配角,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里的主角。人生仅此一次,一定要为自己而活,做最真实的自己。
你要相信,没有那么多人在看你,你也不需要一直站在“聚光灯”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就让我们勇敢一次,移开别人的“聚光灯”,在自己的人生舞台闪闪发光吧!